許多人會納悶,為什么VR直播技術不用到演唱會當中去?讓許多無法到現場的觀眾身臨其境。
為什么不直播?
因為巨星和演出公司、贊助商和票務公司以及這條產業鏈上大大小小的“生產關系”都以此為生啊。
還別總提什么直播沒有“現場感”不夠激情熱血,看看電競直播就明白激情和熱血在網絡上也一樣可以實現。
問題的焦點不在于激情和熱血,在于“現場感”的生產模式是上述產業鏈的生存方式,并不是現在粉絲們看偶像的必須模式。
這個傳統的“現場演出的產業鏈”,里面的溝溝坎坎多了去了(詳情可參考王思聰同學的內幕曝光)。環環緊扣都是利益。
不是有個新技術新生產力一出來就能被迅速取代的。
現在來說說VR直播。VR直播毫無疑問是一個應用前景,但是肯定不會是目前這種“如同親臨現場一樣”的效果。
當過攝影記者的人都明白,你所服務的媒體品牌決定著你的機位。
媒體品牌覆蓋面大,自然機位就要好,沒有市場的媒介,給你好機位干嘛?
為了擋住其他主流市場的機位嗎?等有一天賽事和演唱會把最好的機位都留給VR直播了,那可能才是VR真正有市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