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元年已經正式結束了,那么正式結束的VR元年到底意味著些什么呢?
VR元年結束意味著什么
對于尋求融資的創業團隊來說,“講故事”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技能,而“VR元年”則是一個不錯的開頭。
那么,VR元年的結束意味著什么呢?是否,VR行業也需要一個新的亮點來把故事往下講?
“元年過后,2017年談爆發還早了一點,我覺得大家會更多的招研發,做用戶體驗吧,畢竟元年過后,沒有數據出來的話,也不太好意思繼續講故事了。”翁志彬認為,2017年將是用戶體驗年。
“在用戶體驗上贏得先手的同行,發展速度會更快,而不是談下一個大單,或者搞定一個渠道。”
“不好意思講”還是小事。在新的一年里,許多企業保不定就沒機會把故事往下講了。數月之前,VR行業曾有“寒冬論”盛行,企業融不到資倒閉的事情偶有發生。
牛卡VR副總裁徐佳認為,行業正在變得更加有序和成熟,許多說故事的企業將會被清理干凈。
那么,現實是什么樣的?
還記得在一年前,CES 2016上虛擬現實展位比CES 2015增長了77%,超過40家VR企業參展,此事一度被引以為VR元年已至的鐵證。
而在今年的2017 CES上,僅來自中國的虛擬現實企業就有近40家,VR又一次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搶盡風頭。
在一年之前,盡管VR設備尚未進入大眾市場,美國消費電子協會仍預測,2016年虛擬現實設備的銷售量將達120萬。
如今,根據早前廠商發布的信息推算,三大頭顯的總出貨量已經超過了160萬臺,更不用說價格低廉的Cardboard產品。
2017年伊始,資本市場也連續給了我們幾個驚喜。先是歌爾股份以超過2000萬美元的價格入股納斯達斯上市VR公司Kopin。
緊接著三星宣布成立1.5億美元投資基金,扶持VR等前沿科技創業公司。近日,國內頭顯廠商大朋又爆出已經獲得愷英網絡領投的超千萬美元新一輪融資,估值8.8億人民幣。
不僅如此,我們看到VR行業的領軍企業,例如,HTC針對市場需求推出VIVE Tracker,讓外設廠商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
也許“講故事”更難了,也許競爭更激烈了,也許新的一年僧越來越多,而粥仍然那么少。
至少我們可以確定的是,VR行業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這里,路也許沒那么好走,但能堅持下來的都是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