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魔鏡s1這款移動端VR設備做的好不好可能不少用戶還不了解,這里就跟大家帶來該設備的深度評測吧。
外觀設計
半年前發布的暴風五代,與三星gearvr非常接近,前面曾經說過,這種同質化的外觀有值得借鑒的地方,頭戴舒適度較以前的要好,整個頭戴的方式應該是斜向上包裹你的頭部,讓力斜向上分擔,減少一部分臉部壓力。
而魔鏡S1給人第一印象有點daydream風格,實際對比,材質、受力、調節都不同,S1的外觀非常簡潔,似乎回歸到VR盒子最初的狀態,但優化了每個部分。
輕薄的外殼加上菲涅爾透鏡和物距調節,這讓我想到了一款產品,fibrum,有種小而美的感覺。
縱觀國內的VR盒子大家不難發現,中國是全球品牌最多的國家,一個真正值得購買的VR盒子,外觀可以設計非常簡單,材質可以做到足夠輕便,受力方式越科學就越舒適。
畢竟所有的VR盒子幾乎都是以純光學為主,本質在光學透鏡,而所有處理VR性能表現的載體都在一部智能手機上。
光學
光學在魔鏡五代和S1上是兩種不同的方案,前者為亞克力的雙凸鏡,視野廣度測試魔鏡5代水平fov為96度。
中規中矩的光學參數,邊緣有少許色散和畸變,這在當前市場,包括gearvr等產品都是差不多水平。
而S1這次的亮點則在于新式的菲涅爾透鏡,直徑大,水平fov約為108度,邊緣畸變小,色散弱,有高斯模糊的作用。
這個作用可能還有很多朋友比較陌生,我們曾經說過一般的VR頭盔,光學放大倍率在八倍左右,因而屏幕的像素間隙也能夠清晰可見。
這種間隙就是我們所說的晶格感,而采用這種模糊效應的透鏡,在保證畫面清晰度受損程度很低的情況下,模糊了間隙即晶格效應,會增強大家對于VR畫面的沉浸感。
到現如今暴風魔鏡迭代已經超過五代,這種快速迭代是否在消耗用戶的熱情,盡管每代產品都有細節的提升,但卻沒有質的變化。
而VR盒子是否真有那么多花樣,其實你真可以買幾代比較一下,而魔鏡S1和五代的出現似乎在解答這個問題。
當然小編希望研發的時間更久些,在我們認為的亮點部分能夠繼續挖掘,畢竟VR硬件還沒有像手機行業那么成熟,還不能一年開十次發布會。
內容
魔鏡五代重新匹配了新開發的游戲,以及其他VR應用的移植,來保證這些內容能夠適配好新的獨立傳感器,發揮TW算法的畫面輸出,延時方面也有所降低,陀螺儀比手機更加穩定。
而S1依舊是之前的暴風魔鏡內容平臺,不過光學視野的增大帶來的觀感是非常明顯的,之前這種光學透鏡我們只能在Vive這類產品上體驗到。
內容二者是有所不同的,因為獨立的傳感器必須重新開發,即接入新的SDK開發工具,來傳輸外置陀螺儀的數據。
所以無論是gear vr、小米、華為,都是類似的結構,因而在選擇產品時,要明白外置獨立傳感器的移動VR,內容平臺是不兼容其他第三方應用的,除非移植。
插句題外話,移動VR的玩法可不僅僅是依賴自有平臺,你如果想跨平臺玩,一是使用通用的cardboard開發的VR應用。
二可以通過Vridge或Trinus這些神奇的驅動級軟件,兼容steamvr的游戲,甚至可以diy出空間定位和體感的方案;。
用最廉價的成本來感受下Vive、oculus和索尼的技術優勢,盡管體驗還遠遠不及高端VR,但是足夠讓小白驚艷了。
兩款產品的硬件體驗和兼容性部分大概就是這么多�;貧w到VR的生態,暴風魔鏡一直致力于開發自己的VR平臺;。
這次讓我眼前一亮的不是已經非常豐富的3D和全景視頻資源,而是3DVR視頻的增加和播放器應用的完善。
3DVR指的是3D景深的全景視頻,不同于大家以前看到的全景視頻,用一個恰當的比喻來說,普通全景視頻就是在你的360度周圍貼了一張壁紙;。
你可以仔細觀察,但是卻沒有VR的視覺感受,而3DVR全景能夠讓你真正可以身臨其境他人拍攝的場景中。
播放器目前有五種模式四種虛擬場景,重點介紹其中兩個,第一個是小編比較喜歡的M&M’s劇院。
這是暴風魔鏡為M&M’s巧克力旗艦店制作的虛擬卡通形象,俏皮可愛,整個場景非常溫馨,特別適合在自家臥室看3D電影。
尤其是當你轉頭時總覺得有個乖乖豆在和你一起看電影,這被視為VR場景的一種輕互動。
值得深思的是VR應用在開發之初就應該多增加虛擬形象的元素,避免給人單調孤獨的感覺。
第二個露天影院是在夜晚,一輪明月升空,適合看的電影風格,包括可怕、驚悚、奇幻、神奇。
重點提播放的VR場景而不是播放本身,想要表達的是,未來自由更換場景或者通過自由導入全景壁紙,都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而虛擬影院在未來則應該更多傾向于多場景和社交屬性,類似oculus Rooms和party,可邀請你的朋友和你在任何一個時空體驗VR的神奇。
然而到目前為止VR體驗基本是你一個人的密室花園,當然這種孤秘的性質,也是VR小電影成了淘寶VR盒子銷售贈品潛規則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