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元年中還是沒有出現一個現象級的VR內容讓整個VR市場火起來,而且目前各大內容廠商依舊還是在斗智斗勇。
內容商的“渾身是技”
盡管“內容為王”的法則依舊被VR行業內人士所奉行,內容提供商的日子也沒有想象中的風光。
投資人的冷靜,現金流的窘迫也把許多內容商逼上了“渾身是技”的道路。
“我覺得VR樣板間可能就是一個偽需求�!币晃粚WR樣板間的創業公司部門負責人道出了這樣的話語。
諷刺的是,一年之前VR看房是VR最火熱的風口,VR樣板間被認為將成為樓盤標配,大批創業公司順勢而起立志成為“風口上的豬”。
然而在買房這一復雜消費行為中,VR的營銷作用并沒有凸顯。VR樣板間火熱的背后,卻是實際落地率不高,使用率不高,復購率也不高的尷尬窘境。
這也讓許多原本只瞄準VR看房的內容商,開始轉向家裝、游戲、教育、醫療等領域,甚至開始多條腿走路,力求將自己打造成“渾身是技”的全能健兒。
內容商在痛苦中變化方向以及多方向并行,并不意味著VR內容間不存在技術壁壘。相反,想要打造精品內容需要很高的技術壁壘。
例如,打造3A級游戲大作需要多年AI開發經驗,進駐VR教育、VR醫療需要相關領域深厚積累。
因而“渾身是技”造成的可能也只是末學膚受。
在沒有需求也要創造需求的背后,是內容商面臨生存難題不得不竭力尋找現金流的現實。
在行業發展初期,不少內容商選擇抱硬件平臺的“大腿”,靠一次性版權金與分成過活。
然而隨著內容商的增多,硬件開始優中優選,也逐漸降低甚至免去了版權金,在消費者市場尚未崛起的當下,分成幾乎又可與“空頭支票”劃等號。
而B端用戶極大的熱情與項目制運行方式顯然契合內容商尋找現金流的心。
要等來VR爆發的紅利,如何生存下來是內容商考慮的首要問題。但若因為一味尋找現金流淪為外包商。
內容商也只能短暫地續命,不能持續地發展。如何在尋找現金流以及專業化發展間尋找平衡,是每個內容商都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VR在兩三年間甚至十年期間或許都不會迎來大規模爆發,然而這并不代表VR就此將走上完結。
行業內人士在積極尋求發展之時,又必須摒棄激進的心態,陰霾的現金流只是暫時,然而卻不能因為現金流讓VR蒙上限制自我發展的陰霾。
對于VR行業內人士來說,與其做一只風停了會摔死的豬,不如做一只在沒風時也能自由翱翔的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