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經進入了2017年了,這里我們和大家一起對VR市場提出一些希望,希望能夠在今年實現這些小目標。
希望1:更多VR/AR創作工具

目前,絕大多數的VR體驗依然停留在游戲與內容觀看上。然而,VR/AR的發展路徑,是成為用戶生產內容的工具。
因此我們呼喚更多類似于谷歌TiltBrush、Oculus的Medium、Quill等的創作型應用。
并且,隨著WebVR技術的發展,所有基于VR/AR的創作也可以進行社會化分享,屆時,VR/AR才會成為一種大眾現象。
希望2:更自然的社會化交互

如今VR中的社會化交互略為尷尬——空蕩蕩的虛擬房間里,飄著一堆虛擬的頭,彼此之間更沒有什么好聊的。
看起來,VR中的社交,并不能全盤照搬社會生活中的經驗,整個行業都需要去探索更適合VR技術的社交方式。
或許,我們可以與教育、藝術、電影、游戲等不同領域進行結合,創造更專業化的VR社交應用,抑或是打造一種像Facebook、微博一般的垂直社交體驗。
希望3:能更直接地體驗VR的神奇
如何說服更多人去接納VR?最有效的辦法是盡可能多的讓更多人去體驗。
VR需要WebVR這種神奇的窗口,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OC3大會上,扎克伯格與妻子進行的VR聊天的展示。
包括Fox Sports VR應用,可以讓用戶在虛擬的環境中直接地進行討論,諸如此類的應用,都是“神奇的窗口”,透過它們,普通消費者才能直觀地感受到VR的妙處。
希望4:嘗試不同的VR/AR貨幣化策略
還在發展初期階段的VR,貨幣化策略也剛剛起步。無疑,沉浸感中的用戶,愿意為更好的體驗買單,但是我們尚不確定,他們愿意花多少錢。
可惜的是,目前的VR分發平臺例如Oculus、Steam和谷歌,都不支持內購的功能,開放是遲早的事,因為平臺自身也會因為抽成而受利。
但是在內購成為行業標準之前,我們該如何實現VR/AR應用的貨幣化?訂閱?跨平臺收費?虛擬貨幣?
在2017年,VR/AR的行業人士或許需要開始大膽嘗試不同的貨幣化策略,因為與市場有來有往,VR/AR才能健康地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