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VR元年的2016年已經過去了,在今年有一些值得記住的事情,首先自然是三大主流頭顯的問世了。
三大頭顯
早在2016年2月份的CES上,Oculus Rift公布了頭顯的預售日期,包括XBOX 360手柄和基本位置追蹤,內置游戲《EVE: Valkyrie》和《Lucky’s Tale》。
然而,由于“零件出現非預期的短缺”,Oculus CV1的出貨日期延遲了將近2個月,于3月底發貨。
4月初,HTC Vive開始發貨。與Oculus不同,Vive帶有精準的位置追蹤Lighthouse,允許玩家在房間級別的空間中四處走動。
同時,Vive帶有兩個六自由度的位置追蹤手柄,并捆綁了三款獨家優質游戲和應用《Tilt Brush》、《工作模擬器》(Job Simulator)和《幻想裝置》(Fantastic Contraption)。
就平臺而言,Oculus和Vive的區別在于內容分發平臺的不同。
Steam平臺同時支持Vive和Rift,以及一些依靠Steamworks SDK開發的頭顯。
而Oculus Store則不同,其只支持Oculus獨享的內容和應用。
然而,無論怎么說,在7月的時候,VR行業已經有了兩大優質頭顯和兩大全新的VR平臺。而它們也開始逐漸向消費者市場滲透。
10月份,索尼Playstation VR開始發貨,受到游戲玩家的廣泛好評,這主要在于其性價比很高。
擁有PS4主機的大約4000萬游戲玩家只需要額外支付400-500美元購買VR頭顯,就可以享有相當不錯的VR體驗了。
同時,內容上,索尼從游戲工作室購買了游戲,這是Vive和Rift無法比擬的。
當然,PS VR依然處于初期,但這是從移動頭顯跨出的一大步,很容易走進大眾市場。
盡管三大頭顯都對自己的銷量數字避而不談,但作為VR快速發展的第一年,優質成品已經面市,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關于銷量也有公司給出了八九不離十的預測。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SuperData Research的最新預期,Oculus Rift的銷量為35萬臺,HTC Vive的銷量為45萬臺,PlayStation VR預期銷量將達到75萬臺,幾乎是HTC Vive和Oculus Rift之和。